照金精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无产阶级革命家在领导创建以照金为中心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以及此后的西北革命根据地的艰难斗争中培育形成和发扬光大的伟大精神,是革命先辈留下的宝贵精神财富,列入第一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照金精神以中华文明为源头活水,是中国共产党人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陕甘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这一生动实践中的智慧结晶。
一、照金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相结合的生动体现
(一)马克思主义在陕西的传播为照金精神孕育提供了理论基石
五四运动爆发后,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迅速传播,陕西成为较早接受马克思主义的省份。刘志丹是在榆林中学求学接受马克思主义并走上革命道路的,谢子长在著名教育家杜斌丞和李子洲的影响帮助下,对马列主义思想有了进一步的认识。习仲勋在三师求学时接受了马克思主义投身了革命。照金精神是在马克思主义同驱逐当地军阀势力斗争紧密结合、同建立革命组织紧密结合、同陕西的社会实际紧密结合中孕育的。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滋养为照金精神产生提供了文化根基
陕西是中华民族和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丰富的文化遗存、深厚的文化积淀,为照金精神的形成提供了文化沃土。刘志丹幼年时在祖父办的私塾读书受到了传统文化的熏陶,立志“改造社会、救国救民”。处于启蒙时期的习仲勋被《三国演义》《水浒传》《隋唐演义》等小说中侠肝义胆的英雄形象深深吸引,养成了他睿智、豪爽、勇敢、坚毅的品格,虽几经坎坷,身处逆境,但百折不挠,奋斗不息。
(三)陕甘边革命根据地的创建为照金精神的形成提供了实践基础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作为西北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根据地创建者历遭险阻、几经起伏,“为共产主义奋斗到底”是他们身上的忠诚本色;从组建游击队到正式成立红军,他们“以斗争求团结”,陕甘红军发展壮大。成立革命委员会建立民主政权、分粮分田解救劳苦大众、开展贸易集市活跃边区经济,一系列举措让共产党人在群众中扎下了根,根据地得以存活发展壮大。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照金精神的源头活水
(一)“忠诚于党的坚定信念”传承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爱国主义情怀
《爱国歌》是刘志丹1924年在榆林中学就读时写的一首诗词,“快,内惩国贼,外抗强权,救我中华万万年”的怒吼,指引他从一个忧国忧民的热血青年成长为一名具有坚定信仰的共产党员。“一生为人民创造红地,百姓到如今叫他青天。”这副挽联是谢子长光辉一生的写照。王泰吉豪气冲天“男儿当以身贡献社会,生死利害,在所不计”,刘林圃临刑前高呼“共产党是斩不尽杀不绝的”。陕甘共产党人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爱国主义精神,并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和对革命胜利的无比坚定。
(二)“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精神
陕甘边革命根据地是在斗争中发展壮大的,刘志丹说:“我们只有笔杆子,没有枪杆子,只靠笔杆子不行。没有武装的革命是不会成功的,谁和你一翻脸,叫你滚就得滚。”陕甘共产党人是善于斗争的,建立革命武装时红白灰“三色理论”;“梢林主义”是创造根据地的马列主义;采用“狡兔三窟”式多区域战略布局,被毛泽东同志赞赏道:“创出局面,这很高明”。“顽强斗争的英雄气概”彰显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斗争精神,谱写了陕甘共产党人不怕牺牲、英勇顽强的英雄赞歌。
(三)“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秉持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
陕甘共产党人继承践行了“民为邦本”思想,刘志丹将“生而益民、死而谢民”作为一生追求。谢子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我们都是老百姓的儿子,如果随意打骂、欺负百姓,那么我们和强盗又有什么区别,肯定逃不过失败的结局”。习仲勋常说:“没有群众的支持,就没有我们的一切。”“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秉持了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民本思想,展现了陕甘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本色,是照金精神的特质。
三、传承照金精神,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铜川实践新篇章
(一)始终坚持“党的利益在第一位”的坚定信念
“党的利益在第一位”是毛泽东主席为习仲勋亲笔书写的题词,也是对陕甘边革命根据地创建者们的最高褒扬。他们“知有党不知有身”,从未动摇过对党的坚定信心、对革命的必胜信念,始终对党绝对忠诚、顾全大局。传承照金精神,要坚持不懈用照金精神滋养初心、淬炼灵魂,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贯通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历次来陕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紧扣建设西部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城市目标,以实际行动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二)继续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顽强品格
刘志丹、谢子长、习仲勋等共产党人,历经数次起义失败而不气馁,数次近乎全军覆没而不灰心,身陷牢狱之苦、生死之忧而不屈服,凭的就是英勇顽强的斗争精神,靠的就是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传承照金精神,要拥有敢于斗争的底气,要具备善于斗争的智慧。要立足铜川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主动融入全省内陆开放高地建设,聚焦深化“三个年”活动,落地建设一批投资体量大、技术含量高、带动能力强的产业项目;牢记“把乡亲们的事情办好”的殷殷嘱托,既量力而行办好“民生工程”,又尽力而为解决群众的“急难愁盼”。
(三)牢牢坚守“人民就是江山,江山就是人民”的政治立场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这不仅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心声,也是人民的心声,是古今中外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陕甘边革命根据地英雄群体塑造了“扎根群众的工作作风”,刘志丹参加革命后说,“我要使全中国人民都过上好生活”。谢子长告诫同志们:“我们的一切活动都要为着人民群众的这一根本利益”。习仲勋是“从群众中走出来的群众领袖”,以“做人民的忠实勤务员”为己任。传承照金精神,就是要把屁股端端地坐在老百姓的这一面,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努力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让“幸福之城”老百姓的生活更美好、幸福感更强。
(本文系2024年陕西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青年项目;立项号:2024QN353,课题负责人李倩系铜川市委党校党史党建教研室主任、党建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