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绝毒品不止在过去,更在现在,在未来,我们必须提高公众对毒品的认识和警惕性,共同营造一个无毒的社会环境……”近日,在王益中学禁毒教育基地,参观学生何晨佑对一起参观的同学们说。
王益中学禁毒教育基地是落实国家禁毒627工程的一项重要举措,该基地于2024年建成,共计占地面积360平方米,通过“互联网+”新技术,充分利用先进设备,充分满足多层次、多类型、多角度参观需求,观赏性高、互动性强、教育效果好。
基地负责人许馨月向学生们讲解禁毒历史、介绍当前毒情形势,通过时间轴展现禁毒大事记,感受国家对禁毒工作的高度重视,让学生们深刻体会到参与禁毒的必要性。
“林则徐手中就拿着被折断的烟枪,他在广东任职期间就有众所周知的虎门销烟事件,激发了国人‘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爱国情怀,毒品给我们国家带来的伤痛太刻骨铭心了。” 何晨佑轻抚着展板上的文字,声音里满是沉重。
“传统毒品是指流行较早,且从罂粟等毒品原植物中提取的毒品,如鸦片、海洛因等,这些毒品具有强烈的成瘾性和依赖性,会对人体造成极大的危害。”许馨月说。
大家纷纷凑近展柜,睁大眼睛仔细端详,有人拿出手机拍照记录,有人相互交流提醒,通过图片、仿真毒品模型、仿真毒品工具等形式,将法治教育与实操防范相结合,帮助学生提升对新型毒品的识别能力和防范意识。
“以前不知道什么是罂粟花,现在可以看到不同生长时期的罂粟花,颜色艳丽十分诱人,它可是害人不浅的毒品哩!” 参观学生余鑫涛神情严肃的说道。
据了解,新型毒品主要指人工合成的致幻剂、兴奋剂类毒品,它们通常具有较强的隐蔽性和迷惑性,难以被识别和防范,如“奶茶粉”、“笑气”和右美沙芬等,向青少年学生普及更多与毒品相关的知识,让他们了解到毒品的“72变”,提高他们对毒品的警惕性。
针对学生好奇心强、辨别是非能力弱、抵制毒品侵袭心理防线脆弱等特点,许馨月说:“这台设备利用的是360°全息幻影成像技术,使我们可以在它的前后左右各个方位都可以清晰的看到立体的3D 毒品形象,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和掌握毒品知识。”
学生通过“吸毒后的你”模拟吸毒毁容等设备的方式,以及讲述真实吸毒案例,认识到吸毒给个人、家庭、社会带来的危害,引导学生树立自觉抵制毒品诱惑的正确价值观念。
“太可怕了,人吸食毒品后的样子太吓人了,我们坚决做到抵制毒品。” 余鑫涛说。
“通过智能化、趣味性、沉浸式教育方式,引导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群体了解禁毒知识、认识毒品危害,不断筑牢识毒、防毒、拒毒意识。”王益中学校党委副书记、校长张新奇介绍,展示区还可以与参观者进行语音、视频、图像、VR技术体验等多种形式展示及互动,寓教于乐入人心,筑牢群众自觉抵御毒品的思想防线,坚决对毒品说“不”。
王益区将爱国主义教育、校地协同与学生集体建设深度融合,自建成后先后接待的近2000人次参观,让广大青少年接受了一次禁毒教育洗礼,从自身做起,遵纪守法、抵制诱惑、远离毒品,积极有效地向家人和朋友宣传禁毒防毒知识,参与全民禁毒斗争,为构建和谐社会献出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