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 普惠金融蓄势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来源:铜川日报 发布时间:2025-05-16 11:30 阅读: 字体大小: 打印   

因“需”而变  向“新”而行

普惠金融蓄势赋能助力高质量发展

肖蓓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普惠金融高质量发展,健全具有高度适应性、竞争力、普惠性的现代金融体系,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2022年9月22日,我市获批创建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因“需”而变,向“新”而行,我市从需求端发力,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满足多样化金融需求,探索并打造出了普惠金融的“铜川样板”。

制度化聚焦“新产业”解决改革之需

上接天线,向上生长。我市积极探索运用央行政策工具和财政贴息政策,率先出台全省首个“十四五”期间的央行货币政策工具贴息政策,通过对使用央行再贷款的法人金融机构贴息,撬动低成本信贷资金投放规模,构建了“地方政府+人民银行+金融机构+市场主体”的联结机制,财政金融政策协同效应凸显。积极争取省级政策支持,实现省级政策支持在铜机构全覆盖。

下接地气,向下扎根。我市抽调业务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组建工作专班,推动工作落地。出台考核办法,对成效突出的区县、政府部门、金融机构给予资金奖励。加大本级财政支持力度,出台高新技术企业奖励政策,对于首次认定的科创企业、技术创新中心等主体给予10万元至50万元不等的一次性奖补资金,设立规模达2亿元的科技成果转化基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创设“铜川普惠金融综合发展指数”,按年监测试验区进展,全市上下齐心,营造出同题共答的良好氛围。

多元化供给“新模式”促进振兴之需  

整村授信,金融服务更高效。推广“信用”贷款,以“整村授信”方式,大力支持县域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形成“深耕一个村,投放一个村”的面对面金融服务模式。通过整村授信,支持重点涉农项目建设,全方位向各类农村金融主体提供一揽子优质金融服务,用金融服务为乡村振兴赋能。解决农村各类主体融资难题,全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推动农业提质增效,着力解决农户、种养殖大户、农业合作社、农村各类企业等农村经营主体在产业发展过程中“融资难”“担保难”的问题。

信贷支持,产品投放更精准。金融机构针对农特产品全产业周期,创新推出信贷产品,延长贷款期限,匹配农产品生产周期,解决农户还贷难题。西安银行铜川分行、长安银行铜川分行、建设银行铜川分行精准掌握农作物生产信息,为农户授信提供可信任、可追溯的数据源。

金融进村,重心下沉更便民。聚焦便民服务,扩大金融服务覆盖面,建成25个普惠金融综合服务站和997个普惠金融服务点,实现全市23个乡镇和359个建制村全覆盖。搭建网格化服务系统,助力现金服务普惠化,以公众习惯使用的微信为载体,搭建并上线运行了铜川“惠融便民网格化服务系统”,提升金融知识宣传的覆盖率和受众面,不断提高金融服务水平。

保险兜底,风险保障更完善。保险机构聚焦风险保障,创新保险产品,在粮食生产、耕地保护、种业振兴、农资生产流通等重点领域,发挥农业保险保障作用,创新产品保险兜底,为农业生产提供助力。有效化解市场风险,保障种植收益。推广“樱桃种植险”,增强果农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产业化激发“新动能”推动转型之需

助力传统企业转型升级。发展供应链金融业务,引导金融机构围绕传统支柱产业龙头企业,对上下游企业进行支持,满足“煤—电—铝合金材料—铝精深加工及下游应用”的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融资需求,助力延链补链强链;强化银企对接合作,扎实开展“进园区进企业”“一链一行”“行长+链长”工作,聚焦重大项目建设、产业转型升级、民营小微企业、乡村振兴等领域加大信贷投放,促进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三链融合”;鼓励辖区金融机构以园区建设为核心,开展“产业园区建设贷”试点,通过对园区建设提供资金支持,增强产业集群发展势能。

培育新兴产业不断壮大。提升科技创新型企业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好金融顾问“智囊团”作用。从“两层”(科创企业和企业创始人)、“两端”(企业的资产端和负债端)、“两融”(融资和融智)持续发力,不断完善“投贷联动”、知识产权质押等金融服务模式,建立全市科创企业库,用好用活科创再贷款,创新推出“科技易贷”信贷产品,支持科创企业发展壮大。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创新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产品,对以自有知识产权质押获得银行贷款的科技型企业,给予一定比例贴息。设立政府性融资担保风险补偿资金池和科创贷风险补偿资金池,提升科技型企业抵御风险能力。降低科创企业融资担保成本,市、县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当年新增融资担保业务按不超过0.5%费率执行。

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结果导向,以目标为引领、用问题倒逼、用结果检验,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拓宽普惠金融服务覆盖面,满足不同人群金融需求。

启示之一:坚持目标导向,以目标方向为引领。目标是行动的指南。铜川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立足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发展实际,从供需两端双向发力,着力打造“一体两翼四支撑”的战略布局。经过近两年的努力,铜川在推进政策协同、助力产业转型、支持乡村振兴、服务民营小微企业、统筹改革化险等多个方面作出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成效,打造出政府引导和商业可持续发展并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的普惠金融改革“铜川样本”。

启示之二:坚持问题导向。问题是时代传递出来的声音,是干事创业、推动事业发展的有力抓手。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伊始,我市就从当前存在的问题出发,思考工作切入点,明确短板和不足,坚持问题导向,以改革开路,用创新破局,认真分析问题、有效化解难题,通过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办法,有效解决了普惠金融服务产品不多、服务不足、发展不均衡、融资成本高、服务对象金融知识匮乏等问题。

启示之三:坚持结果导向,用结果落脚来检验。结果是事物发展的最终状态。普惠金融中的“普惠”二字,既是初心亦为结果。我市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充分释放“普”“惠”效应,以助力企业发展、服务群众满意为结果导向,不断优化区域内金融生态环境,提高普惠金融服务质效,最大程度惠及广大普惠主体,切实满足人民群众和实体经济多样化的金融需求,实现金融健康发展,经济向好发展,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作者为市委政研室指导科科长)